Wednesday, September 1, 2010
从停止为恶法辩护开始
Friday, August 20, 2010
“死刑——杨伟光事件的启示”讲座会
Saturday, August 14, 2010
回教政党蜕变掀民主化契机
Friday, July 30, 2010
两年前的一封“告新聞同業書”
相信, 我們那晚都體驗了那種心如刀割的感受….而他們的遭遇更非筆墨可形容!《內安法令》的惡是大家的共同慘痛經歷,我們絕對不希望有下一個雲清,但也要提醒自己,莫因為雲清一個人的獲釋,而遺忘了那些仍在甘文丁內(看似完全沒有名字,毫無血肉)的扣留犯,他們可是別人心中的另一個雲清!
废除内安法令50年集会
Monday, July 26, 2010
“给杨伟光的生命第二次机会”后援运动
Monday, July 19, 2010
《精神病人》(Sicko)电影分享
我们一直都不曾分离
Tuesday, July 13, 2010
癫狗正传
可怜的狗啊,看来,你只不过又是变态的人类受害者。
Saturday, June 26, 2010
同性恋权益殉道者

电影《米尔克》(Milk)一开始就告诉了观众结局/一个历史事实: 成功担任旧金山议事厅议员的同性恋从政者米尔克(Harvey Milk)和当时旧金山市长,双双被前议员Dan White枪杀。
对于死,他早做好准备。难怪,有人说米尔克是同性恋权益殉道者。
演说前,他接获了死亡威胁。当他坚决上台,向偏见与歧视宣战的那一刻,荧幕前的自己近乎屏息了呼吸,不知子弹将何时,从哪个方向发射,毫不费力地结束他的生命及累积的斗争成果。但殉道者都是不畏迫害与杀戮的一群。纵使眼神掩饰不了死亡给人的不知名恐惧,但牺牲不是挫败斗争的个人英雄主义或一时的冲动,关键时候的临阵退缩,更可能使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他在预先录制的录音带中说,如果有一颗子弹会射向我头颅的话,那么就让那颗子弹射穿每一扇同性恋藏身柜之门。(If a bullet should enter my brain, let that bullet destroy every closet door)
他的死不仅激励了更多的同性恋者,勇敢走出“柜子”,他留下的是:希望。
请参观:
第一个Harvey Milk日(5月22日)
反叛的凝视
《Across the Universe》中的女主角发现三名反战同僚制造炸弹的一幕,主要是带出美国激进学生组织“气象人“及其三名成员被炸死的意外事件。
案发现场,似乎也与电影内的学生组织总部场景很相似。(参考下图)
关于美国60年代的理想主义,收录在张铁志《反叛的凝视》的“六零年代的不死激情:地下氣象人”一文,值得一读。上载了照片后才发现,当女主角推开门,三位同僚翻过头对她一望,竟有几秒凝视的感觉。现实中,爆炸事件却是被视为将60年学运带入了黯淡的尾声!
在此,顺便感谢出席电影分享会的朋友。若有兴趣延伸阅读《反叛的凝视》,可联络我。要听披头士的歌,请找黎添华。哈哈!

Sunday, June 20, 2010
赴一场听“披头四”的电影分享会

不管你的成长岁月是否有“披头四”(The Beatles)的陪伴,或者仅仅将他们的歌曲当成未曾谋面的乡愁......
你都不容错过这一部可带领你穿越苍穹的电影。
32首歌曲。
一首一首将美国越战时期、爱情、嬉皮、放荡、反战与学运串联起来,告诉着一个你我既疏离又熟悉,现实又梦幻的故事。
当然,你可以仅冲着披头四而入场!欢迎!
《Across the Universe》电影分享会
日期:24/6/2010(星期四)
时间:晚上8点
地点:槟州人民之声办事处(理大sg2大门对面的s&j礼品店楼上)
任何疑问,请联络:添华(016-4014660)、嘉铭(012-4520913)、可欣(012-5584049)、俊南(016-4440406)
故事大纲:
男主角Jude(Jim Sturgess)是一个具有绘画天赋却生活在英国利物浦的码头工人,为寻找父亲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,在这里结识了Max(Joe Anderson),进而认识了Max的妹妹,一个刚刚在越战中失去男友的纯情女孩Lucy(Evan Rachel Wood)。
三人后一同去纽约闯荡,Jude与Lucy坠入情网,但他们的爱情却被突然其来的越战打断......
Saturday, June 19, 2010
请叫我橙色军!

几天前,槟首长接见丹麦驻马大使时,在记者会上提起童话国的足球宿将,先是著名的前曼联守门员彼得·舒梅切尔(Peter Schmeichel),接着说10年前兵工厂(阿申纳)也有一名球技了不起的丹麦前锋,唯一时记不起名字。
结果,一名英报记者帮腔爆出“Dennis Bergkamp”,首长立即点头称是说,“对了,就是Dennis Bergkamp”。
当时,在场者都不以为然,新闻发布会结束后,记者才发现搞错了。没错,有“冰王子”之称的丹尼斯.柏金(Dennis Bergkamp)不是冰岛人,但可也不是丹麦人!这名患有“恐飞症”的前锋可是荷兰的国脚。
没注意到,大使是否因首长的口误一脸尴尬。幸亏的是,没当场揭穿让首长出糗。希望,大使别以为我们的一州之长竟然如此不给脸,蓄意在丹麦首战被dennis bergkamp的祖国橙衣军灌入2球后(其中一粒是乌龙球),还在媒体面前奚落一番!
(经典入球之一)
(披上阿申纳球衣的英姿)
世界杯:荷兰2比0击败丹麦
Monday, June 14, 2010
电影分享会一路走来

忘了起点是否在双溪赖的某间mamak店,仅记得是源自一个直接又简单的构思,即仗着天时(新世代对电影的兴趣)、地利(靠近理大及住宅区)及人和(与学生组织和记者的联系)的条件,尝试将电影分享会变成大学生和记者在活动圈/新闻采访线外,可借以放空心灵、轻松交流的私人/公共空间。由于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及彼此的背景差异,每一次的参与都是一趟接触/吸取不同新资讯的旅程,不求启蒙,但愿激发思考上的冲撞。
生活嘛,多一丁点的新意及刺激是一件好事!(习惯偶尔太恐怖了)
金马奖最佳导演戴立忍就认为,观众喜欢看商业片子,主要是希望获得一些刺激,“一方面是感官的刺激,一方面是对于情感与思考的刺激”,但我相信,这不仅仅局限于商业片。
纵使偶尔安排不当、资金短缺、负责人纪律不够、宣传太仓促,而未如理想计划般,每两周四风雨无阻地播放电影,但仍尽量每月不缺场。
不管,一部部的电影最终是否给诸位带来了欢乐、知识,或仅仅提供了抒发情感与发表观点的机会、抚慰了某些人的寂寞心灵,抑或协助了谁消磨多余的时间,这9个月来,都很感谢各位抽空出席。
当然,承蒙大家的支持,我们每个月将继续主办两场电影分享会。旧雨新知,约定你们了。有兴趣者可在此留下电邮,负责人将把讯息寄送给你。
在此,回顾一下我们曾播放的电影:










